晋平公欲伐齐,使范昭往观焉。景公觞之,饮酒酣,范昭曰:“请君之弃樽。” 公曰:“酌寡人之樽,进之于客。”范昭已饮,晏子曰:“彻樽,更之。”樽解具矣,范昭佯醉,不说而起舞,谓太师曰:“能为我调成周之乐乎?吾为子舞之。”太师曰:“冥臣不习。”范昭趋而出。
景公谓晏子曰:“晋,大国也,使人来将观吾政,今子怒大国之使者,将奈“何?”晏子曰:“夫范昭之为人也,非陋而不知礼也,且欲试吾君臣,故绝之也。”
景公谓太师曰:“子何以不为客调成周之乐乎?”
太师对曰:“夫成周之乐,天子之乐也,调之,必人主舞之。今范昭人臣,欲舞天子之乐,臣故不为也。”
范昭归,以报平公曰:“齐未可伐也。臣欲试其君,而晏子识之:臣欲犯其礼,而太师知之。”
仲尼闻之曰:“夫不出于尊俎之间,而知千里之外,其晏子之谓也。可谓折冲矣!而大师其与焉。”
(选自《晏子春秋·晋欲攻齐使人往观晏子以礼特而折其谋》)
[单选题]
A.彻樽,更之 撤除
B.樽解具矣 准备好
C.不说而起舞 通“悦”,高兴
D.而太师其 与焉 赞同
[单选题]
A.“景公觞之”“觞”是名词的意动用法。
B.“夫成周之乐,天子之乐也”,是判断句。
C.“以报平公”,“以”之后省略了宾语。
D.“其晏子之谓也”,是宾语前置句。
[单选题]
A.太师认为,以范昭的身份地位,是没有资格为成周之乐配舞的。
B.齐景公在接待范昭的时候,并没有理解晏子和大师当时的做法。
C.范昭的计谋被晏子和大师识破,于是晋国放弃了攻打齐国的计划。
D.仲尼认为晏子不仅有治理好国家的能力,也有带兵打胜仗的能力。
[问答题]
[问答题]